一代詞癡納蘭容若:相國公子的動人情詞與絢爛人生/敏君
一代詞癡納蘭容若:相國公子的動人情詞與絢爛人生/敏君
單位:中區中文寫作中心
分類:古典文學
點閱:724
發佈日期:2015-05-25
【內容連載】
納蘭心事幾曾知?
歷史逝去,陽光依舊。仔細咀嚼這首〈如夢令〉:「滿砌落花紅冷。驀地一相逢,心事眼波難定。」這般細膩的心思於歲月的波光中流轉,毫不褪色。從過往的歲月裡,他踏出步伐,淡然的神色逐漸在你我的眼前清晰,眉眼清冷、身形清瘦。只見他苦笑著感嘆:「人生若只如初見。」
這一句話便惹得多少男女傷了心、落了淚。他的寂寞無人能理解,猶如漫山開遍的茶花,在瞬間荼蘼。有人說他是幸福的,因為他生於富貴,長於權勢,才華橫溢,而又事業平順;有人說他是悲傷的,只因為他一生缺愛,無法和相愛的人廝守終生,總要與自己在乎的人不斷離別。
也有人說他是豪放不覊的,他總喜歡結交落魄文人,只談詩詞,不論其他;還有人說他是個謎,在他滿篇哀豔的詞句中,讓人看不清他到底在想什麼。他就是「北宋以來,一人而已 」的納蘭性德 。
納蘭性德行走於仕途,卻不貪戀權勢;他風流倜儻,卻一生為情所困;他身處繁華京城,卻讓內心遊離於喧鬧之外。他擁有別人無法企及的才華,隨口的一句詞,便勝過他人千言萬語。可是他的人生卻長滿了荒草,他的心扉永遠緊閉著不肯打開。
他翩翩的風貌黯淡了時光,但他卻在最好的年華悄然離去。命運對他似乎總比對別人更為殘忍一些。
紛擾過後,他銘記著和自己有所關聯的情感,領悟到了「背燈和月就花陰,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」。在容若一生軌跡之中,關於「情」事最使人悲傷,所以他需要不停的書寫,就為了將「情」意遺忘。
可是事與願違,他將「情」織成了相思文字,忘不掉,也刻入了別人的心室裡,抹不去。後人雖然讚嘆納蘭詞,卻未必能夠貼近納蘭詞的含義。容若的好友曹寅在〈題楝亭夜話圖〉中就曾哀嘆:「家家爭唱飲水詞,納蘭心事幾曾知?」
是的!納蘭詞雖然流傳天下,可是人們在爭相誦讀納蘭詞的同時,他那種「情在不能醒」的心事究竟有幾人懂得?誰又能了解,他在體認到「一年能幾團圓月」的歲月無情之後,輕輕寫下的那句「當時只是道尋常」,有多麼的沉痛?
對於納蘭性德,世人皆是喜愛又不敢愛。
梁羽生曾寫到:「納蘭容若的詞,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詞苑裡一枝奪目的奇葩。」與他同期和後世的詞家對他都極為推崇:陳維崧將容若和南唐二主(李中主、李後主)相提並論;聶晉人稱納蘭詞是:「筆花四照,一字動移不得」;王國維 先生更認為他的詞不但是清代第一人,而且是宋代以後的第一人。但有一件事始終令很多人感到不解:《飲水集》那些詞句一片悲惻情調,不是緬懷昔日便是感慨今朝,十之八九都是痛苦的傾訴。如果不知道容若的生平,一定會以為他是個窮愁潦倒的文人,難以想像他竟是個極盡人間富貴的相國公子!他二十一歲中進士,官至通議大夫、一等待衛,皇帝非常寵愛他,到各處巡視都會帶他同行。在傳統時代,那可真是一種無盡的殊榮。
納蘭容若享盡了別人眼中的快樂,而他自己的內心,卻無法體會到快樂的真諦。在他死後,納蘭家族似乎也失去了生機,隨後便日漸衰落。政治陷害悄無聲息卻無比凌厲,納蘭家族最終還是在這場搏鬥中落敗。幸運的是,因為納蘭性德早逝,沒能親看見自己的家族沒落。如果親眼見證家道衰落的話,不知他又該何去何從呢?
天涯羈旅,納蘭華麗而落魄的身影,在清朝的夜晚,歷史的河岸上,孤獨的行走。
納蘭心事幾曾知?
歷史逝去,陽光依舊。仔細咀嚼這首〈如夢令〉:「滿砌落花紅冷。驀地一相逢,心事眼波難定。」這般細膩的心思於歲月的波光中流轉,毫不褪色。從過往的歲月裡,他踏出步伐,淡然的神色逐漸在你我的眼前清晰,眉眼清冷、身形清瘦。只見他苦笑著感嘆:「人生若只如初見。」
這一句話便惹得多少男女傷了心、落了淚。他的寂寞無人能理解,猶如漫山開遍的茶花,在瞬間荼蘼。有人說他是幸福的,因為他生於富貴,長於權勢,才華橫溢,而又事業平順;有人說他是悲傷的,只因為他一生缺愛,無法和相愛的人廝守終生,總要與自己在乎的人不斷離別。
也有人說他是豪放不覊的,他總喜歡結交落魄文人,只談詩詞,不論其他;還有人說他是個謎,在他滿篇哀豔的詞句中,讓人看不清他到底在想什麼。他就是「北宋以來,一人而已 」的納蘭性德 。
納蘭性德行走於仕途,卻不貪戀權勢;他風流倜儻,卻一生為情所困;他身處繁華京城,卻讓內心遊離於喧鬧之外。他擁有別人無法企及的才華,隨口的一句詞,便勝過他人千言萬語。可是他的人生卻長滿了荒草,他的心扉永遠緊閉著不肯打開。
他翩翩的風貌黯淡了時光,但他卻在最好的年華悄然離去。命運對他似乎總比對別人更為殘忍一些。
紛擾過後,他銘記著和自己有所關聯的情感,領悟到了「背燈和月就花陰,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」。在容若一生軌跡之中,關於「情」事最使人悲傷,所以他需要不停的書寫,就為了將「情」意遺忘。
可是事與願違,他將「情」織成了相思文字,忘不掉,也刻入了別人的心室裡,抹不去。後人雖然讚嘆納蘭詞,卻未必能夠貼近納蘭詞的含義。容若的好友曹寅在〈題楝亭夜話圖〉中就曾哀嘆:「家家爭唱飲水詞,納蘭心事幾曾知?」
是的!納蘭詞雖然流傳天下,可是人們在爭相誦讀納蘭詞的同時,他那種「情在不能醒」的心事究竟有幾人懂得?誰又能了解,他在體認到「一年能幾團圓月」的歲月無情之後,輕輕寫下的那句「當時只是道尋常」,有多麼的沉痛?
對於納蘭性德,世人皆是喜愛又不敢愛。
梁羽生曾寫到:「納蘭容若的詞,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詞苑裡一枝奪目的奇葩。」與他同期和後世的詞家對他都極為推崇:陳維崧將容若和南唐二主(李中主、李後主)相提並論;聶晉人稱納蘭詞是:「筆花四照,一字動移不得」;王國維 先生更認為他的詞不但是清代第一人,而且是宋代以後的第一人。但有一件事始終令很多人感到不解:《飲水集》那些詞句一片悲惻情調,不是緬懷昔日便是感慨今朝,十之八九都是痛苦的傾訴。如果不知道容若的生平,一定會以為他是個窮愁潦倒的文人,難以想像他竟是個極盡人間富貴的相國公子!他二十一歲中進士,官至通議大夫、一等待衛,皇帝非常寵愛他,到各處巡視都會帶他同行。在傳統時代,那可真是一種無盡的殊榮。
納蘭容若享盡了別人眼中的快樂,而他自己的內心,卻無法體會到快樂的真諦。在他死後,納蘭家族似乎也失去了生機,隨後便日漸衰落。政治陷害悄無聲息卻無比凌厲,納蘭家族最終還是在這場搏鬥中落敗。幸運的是,因為納蘭性德早逝,沒能親看見自己的家族沒落。如果親眼見證家道衰落的話,不知他又該何去何從呢?
天涯羈旅,納蘭華麗而落魄的身影,在清朝的夜晚,歷史的河岸上,孤獨的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