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舞熱情.記錄人生
歡迎你加入《讓寫作,自生活中醒來》的閱讀行列!
在進入主題之前,我想先說一下寫這本書的動機,以及你讀完後可能得到的好處。
回憶的收藏
我一直想寫點東西提醒大家,寫作不只是好玩而已,對於見證生命與累積智慧也有其必要性!
寫作的目的,除了不讓個人生命空白虛度之外,也幫助我們隨時收集自己的記憶。
一個人的生命有了書寫,才有紀錄;有了紀錄,才有延續的支撐。
小時候我們靠媽媽的胎教日記把生命片段記錄下來,長大後除了靠照片,還靠什麼?你覺得記憶可靠嗎?如果不,又該如何彩繪人生並去蕪存菁呢?
人生若像一趟特快車旅程,記憶就是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景,而寫作,等於是思念過去的小小慰藉,當我們拿出了一篇又一篇文稿,就能看到過往雲煙透過文字歷歷在目,甚至連心痛都能掌握個七八分。
說穿了,寫作就是一種回憶的收藏。
在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的人生當中,有許多我們想深刻留住又不忍捨去的記憶,透過文字,像一面看得到過去的鏡子,在它小小的範圍內,存放著所有不願錯過的影像,可以時時對照,糾正己身的不足,讓它經過時間的釀造,成為感情的寄託、愛的保存,以及繼續走下去的動力。
如同沙漠中的旅人,為了怕迷失方向,不斷地回頭尋找腳印一樣,寫作就像是用文字追蹤定位自己的行跡,一站一站的走,等到回頭一看,點點滴滴,已成了無數令人回味的過往。
那些最初的感受,以及曾經擁有的感覺,不管是否模糊或依然鮮明,都像昨夜下過的一場雨般,讓你看到未乾的水痕,也許無從挽留,但至少可以緬懷那美好的部分。
寫作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,習慣把自己鎖在小世界裡的人,會把當下的鬱悶和挫折築成一座高牆,不肯多踏出一步,以免再度受傷。
但是也有人願意搭載著文字的列車走入人群,看見更遼闊的世界,得到真愛的見證。
寫作的過程充滿了酸甜苦辣,箇中滋味只有親自走過的人能理解,大部分人從中品嘗到的不盡是甜美的果實,也因為帶著這樣的酸澀,我們才有那麼多的思索材料。
寫作到底會勾起什麼樣的情緒?是悲傷或幸福?我想這跟寫出來的東西無關,而跟人的動機有關,就像拿起一把鐵鎚,有人會傷到自己甚至波及無辜,有的人卻能把所有的框架一片片敲碎。
耐得住寂寞
當我進一步探索寫作的意義時,發現「技巧」並不是最大的問題,能不能點燃熱情才是關鍵!
誰都知道,「目標」與「熱情」是成就一切事業的起點。
沒有目標,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;有了目標,才不至於隨波逐流,遠大的目標能使我們發揮無窮的潛力,獲得最大的成功。對於初窺寫作門徑的人,必須有明確的方向,以實際行動來達成目標。
一旦「目標」確定後,還要注入滾滾的「熱情」,做任何事都要有熱情才容易成功。所謂熱情,是一種全神貫注的態度,就像普希金所說的:「我忘記了世界」,柴可夫斯基究所說的:「忘掉了一切」。
最著名的例子,是發明微積分的英國科學家牛頓,據說他在研究萬有引力時,有一次請了朋友到家裡吃飯,菜餚已經擺上桌好久了,可是他因忙於計算月球的軌道,把吃飯的事忘個精光,客人只好吃掉桌上的雞,把雞骨頭留在盤子裡離開了。當牛頓計算完畢,看到盤中的骨頭,他居然說:「我還以為自己?吃飯,原來已經吃過了。」難怪他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,廢寢忘食的熱情不就是成功的推手?
一時的熱情成不了事,走上寫作這條路的人,非要有堅定的決心不可,試想那些不甘寂寞或是耐不住寂寞的人,哪有辦法坐下來一直寫下去?
明知成功很困難,也未必得到相對的報償,但仍有人充滿了熱情,持續地在這塊園地裡勤耕不輟。
常聽一些知名的作家說自己不分白天黑夜的寫,就是停不下來,若不是激起了澎湃的熱情,又怎會如此的執著?
寫散文的隱地曾經說過一句話,大概是這樣的:風格是後來才要求的東西,對於一個初事寫作的新鮮人,他必須先從「寫」開始!
我在一個廣播節目中也聽過侯文詠說寫作沒有訣竅,就是不斷地寫,不去想什麼規矩章法,一直寫,一直練習就對了。
吳淡如也有類似的話,她說她不管再怎麼忙,每天總會寫個五千字。
九把刀的執行力更是驚人,據說他最快的時候,一天寫超過八千字,平均數量大約是一天五千字,他有連續十四個月每月出一本書的記錄,他在蒐集資料所下的苦功,大概也不輸李敖。
林清玄每天至少寫兩千字。
村上春樹早上跑步,下午規律寫作。
就像晉朝的王獻之用一缸子水磨墨,苦練而成知名的書法家,寫作除了熱情,還是熱情!
瘋狂的經驗
這個故事非講不可,我班上有個學生,據說他從國中開始就跟一個同班女生寫交換日記。
一開始他只是隨興的寫,寫完之後彼此交換,從一天交換一次,到一天交換好幾次,從每週寫個幾百個字,到一天寫出一千多字。
後來因為回應的對象增加,他還創下同時跟五個人寫交換日記的紀錄,幾乎每堂課都在偷寫,放學回家,甚至埋頭寫到半夜兩三點。
內容不外乎他的小宇宙所連結的那些酸甜苦辣,不然就是訴苦、傳是非、跟哪個人說了什麼話、偷偷喜歡上誰、隔壁班某個同學有多討厭等等,他還給別人出意見,甚至寫詩。
他說現在回想起來,不只是當時的幼稚言論讓人汗顏,而且實在太不划算了,「一個中學生,若把熬夜的時間拿來睡覺的話,至少現在應該發育得很好!」這是他的感嘆。
現在念大學,他仍維持著寫日記的習慣,戀愛和生活上的種種都抒發在部落格裡。
以前他利用文字炫耀自己的本事,創造各種排列組合的可能,想盡了辦法讓平凡的句子合體成絲絲入扣的文章;現在除了用文字關心朋友之外,更希望記錄自己的人生。
文字的魔力
再來說說我做過的一個白日夢吧。
失眠的夜裡,時針指向正北,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,我搖一搖頭,轉動一下肩膀,然後拿起冷掉的咖啡啜飲一口,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又過了一天。
風把資料吹落地面,清脆的聲響,喚醒了我的生理時鐘。
這時天還沒亮,我跟很多人一起,爭先恐後地按下電源鈕、掀開了電腦,各就定位。
隨手取下黏在牆壁上、書架上的便利貼……一邊嚼麵包,一邊喝飲料,一夜無眠蓄積的靈感,透過文字化成行雲流水般的詩句、散文、小說、劇本、書信、報告、e-mail、部落格、議事紀錄……
亢奮的能量在腦瓜裡昇湧,透過鍵盤叮叮咚咚、源源不絕地跳躍紙上,一字,一句,一行,隨著晨曦的明滅,從不同的角落裡孳生、成長。
太陽才剛露出臉來,沉浸在創作喜悅中的頭顱,也慢慢地升起光。
聽過我描述這個夢境的人,不是一盆冷水直接潑下來:「妳別鬧了!這年頭,誰還會七早八早起床啊?上了年紀的才這樣!」
不然就是用那種「為了交情我才肯說」的表情,要我冷靜點:「叫人家一大早起床寫東西,哼哼,打電玩還差不多!」
想到這些反應,再看到研究報告上說,台灣的中小學生居然是以「電視字幕」作為課外閱讀的大宗,天啊,現在的孩子連課本都懶得讀了,我居然鼓吹他們寫作,是不是我的腦袋壞了?
我也曾哼著蘇永康的那首歌〈真話傷人很痛〉,拜託大家:「不要那麼悲觀好嗎?」
因為套句網路作家九把刀的話:「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,才有實踐的價值。」真的,大部分人雖然未必認真思考過寫作的意義,卻不妨礙他們在其中找到樂趣。
尤其在網路大行其道之後,越來越多人癡癡地寫著,像個上癮的毒蟲般。
記得有一年生日,我收到一本《寫作人記事》的禮物,書中的插畫相當有趣,這位名叫邵婷如的作者畫了一個人躺在陽台上,邊做日光浴邊打字,另外一個人正在等巴士的同時,就在候車亭裡拿出紙筆來寫,還有人騎著機車在路上,然後突然想起什麼似的突然停下來,飛快地書寫。
插畫裡的每個人都是一副非寫不行的樣子,就連陪襯在一旁的小動物,也彷彿受到文字魔力的感染。
當然這是作者的想像,不過這幾年網路的興起,讓上述畫面越來越有可能實現。
網路對於寫作這回事,明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,至少發言更為簡便,文字的傳輸更加容易,如果把寫網誌和在討論區發文也算在內的話,那麼寫作早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「全民瘋寫作」也已經是進行式了。
很多人將心情和每天發生的事貼在網路上,所以部落格、留言板的盛行,無名、噗浪、臉書的存在,等於讓寫作隨興化、簡便化了。
這樣的變遷也許好,也許壞,因為記錄的方式並不重要,如何留下美麗的一頁才是重點。
相較於過去,目前傳遞訊息的速度不知提高了多少倍,讓我們對世界的瞭解也擴大了不知多少倍,碰撞出來的想法以及創新求變的要求,更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!
我們不必像古人一樣背著沉重的竹簡、抱著厚重的筆記本,千里迢迢地跑到哪裡去蒐集資料,感謝科技的進步,帶來了資訊的便利,讓我們百無禁忌地跟世界對話。
不過無形中也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,因為我們越來越懶得停步回味思考,想法很容易受到制約,而且令人驚嘆的奇蹟越來越少,表達能力更在急速退化中。
熱情哪裡來
所有的狂熱都需要動機,像是某些國家反希特勒、反日本,或是南韓民眾愛用三星產品和現代汽車一樣,必須先激起民族心,才會出現一致的狂熱。
記得以前在家家戶戶買不起電視的時代(就算有,也只是黑白兩色),每當紅葉、金龍少棒隊打入冠軍賽,人人守在螢幕前等待比賽結束那一瞬間的歡呼,記憶中那熱血沸騰的景況恍如昨日。
前兩年,旅美棒球選手王建民在大聯盟的精彩表現,也曾讓全台延燒一股全民瘋棒球的風潮。
我就在想,瘋棒球之外,瘋寫作有可能嗎?如何找到凝聚寫作熱情的那支金鑰匙?萬一找不到,能不能自己打一把?理想與現實之間,到底存在著多大的距離?
前幾天去逛書店,隨手挑了五六本書到櫃台結帳,一千元有找,讓人不禁感嘆:「知識怎麼這麼廉價?」
作者寫一本書,像跑馬拉松一樣,需要多大的毅力?出版問世後,卻只賣到便宜的價格,甚至因滯銷而被迫下架。所以呀,除了鼓勵大家寫,也得鼓吹大家讀,閱讀是從他人經驗中汲取養分,雖然很孤獨。
希望大家都能看書看上癮,不想停下來,哪怕已到三更半夜,仍想把它一口氣看完,看完之後還會想反覆翻個幾遍……沒錯,這又是我的白日夢!
大家都知道,要有好文筆,大量的閱讀不可少,閱讀是寫作的基礎,寫作是閱讀的延伸。透過閱讀,可以開拓視野、提升素養,有人讀,才會有人願意寫,有人寫,整個風氣才能帶起來。
讀與寫怎樣成為生活的重心?如果知名的網路作家九把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,或善於揭弊的蘋果日報得到普立茲獎,這樣會不會對台灣的藝文風氣有提升作用?
如何埋下一顆種子讓它生根發芽,然後開出寫作之花,我還在找方法。
先用這本書提醒大家,生命錯過了不再回頭,寫作卻能幫助我們捕捉易逝的鏡頭,你若不想讓自己的歷史空白一片,就用一個字、一個詞把那些無法保存的片段記錄下來,成為一種永不消失的形式。
—姚儀敏